企业服务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概念、流程及技术类型

发表时间:2024-05-31 15:48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简称等保)是我国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采取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下是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咨询及评测的详细介绍:

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工作。其目标是保障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流程

  1. 系统定级: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检测,自主确定系统的保护等级。新系统建设时,应同步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

  2. 等级评审:邀请专家对系统的定级进行评审,并形成定级报告。同时,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向相应级别的信息办进行备案。

  3. 定级备案:涉密系统需向市和区县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备案,其他系统则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受理单位将对备案信息进行审核。

  4. 评估和整改建设: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现状检测,发现安全漏洞和不足。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进行安全建设或改建。同时,建立基础安全设施以及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5. 等级测评:开展等级测评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三级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测评,四级系统则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6. 监督检查:定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技术类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主要从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两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其中,技术要求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 S类: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类要求,如物理访问控制、边界完整性检查、身份鉴别、通信完整性、保密性等。

  2. A类:保护系统连续正常运行的服务保证类要求,如电力供应、资源控制、软件容错等。

  3. G类:通用安全保护类要求,涉及技术类中的安全审计、管理制度等方面。

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之一,也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等级保护制度,可以针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同时,等级保护制度还促进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享到:
认证咨询热线:0571-87070221      移动电话:13516727580       QQ:3575246255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1197号2幢263室
电子邮件:3575246255@qq.com
CRM系统